昌平县的名称正是来自汉代的昌平侯,取昌盛平安之意,即来自汉代贵族的封爵,具体位置大概为现在的居庸关往南一带。居庸关当时为居庸县,为现在的延庆一带, 此时的军都县位于现在的昌平军都山一带。
明代定都北京后,将皇陵选址于昌平的天寿山下,昌平县于明景泰三年(1425年)迁县治于永安城(现昌平旧县村一带),正德八年(1513年)升为昌平州(辖怀柔、密云、顺义三县),成为明朝的京畿重镇。
关于昌平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据说是后羿射日所在地和后羿射日有关。自从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之后,大地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为了感谢后羿,尧让族人将后羿射日的形象刻在后羿射日所站的山岗上的岩石上,以供民众敬仰。后来经过甲骨文、象形文字时期、意寓加象形、仓颉造字等数千年的演变,这个后羿射日的形象就成为了现今的“昌平”两个字。“昌”字形源于落日相叠,“平” 字形如箭上弓弦;其次“昌”字的一般释意为昌盛、兴旺、热烈、昌虐等,这犹如多日并出,烈焰当空不可一世;而“平”字的一般释意为平安、平定、平叛、和平等。
历史沿革
昌平历史悠久,从南口镇雪山村出土的文物考证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文字记载始于商周时期,建制始于西汉,设昌平镇,属上谷郡。公元1425年迁县于永安城(现昌平镇)。清雍正五年(1727年)辖县改属顺天府。1948年12月12日,昌平解放。1949年4月称昌平县,属察哈尔省南口专署。1949年8月,属河北省通县专署。1956年3月划归北京市,称昌平区。1960年1月复称昌平县,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昌平县,设置昌平区。
特色文化
温泉文化
“温泉文化节”作为推介昌平旅游资源、展示昌平对外形象的专业化、高水平的标志性品牌活动,围绕“温泉为媒、以节搭台、经济唱戏”的思路,从2004年开始,已成功举办了七届。文化节期间,昌平的温泉产业知名度大幅提高,同时拉动了旅游产业整体效益的提升,使旅游经济发展始终位居全市郊区县前列。
目前,昌平开发利用温泉的企业达40余家,各种室内外温泉设施各具特色,达3万余平方米,可同时接待1.5万名游客,形成了强大的产业规模。其中,九华山庄、温都水城、龙脉温泉、天龙源温泉家园、凤山温泉度假村和红栌温泉山庄这六大温泉成为昌平温泉产业中的佼佼者,总占地面积达5000余亩,年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分别占全区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的25%和31%,连续8年在郊区县排名第一,产业规模和产业效益在全市旅游业中占有重要位置。
小汤山温泉已有1500多年历史,以温泉资源丰富,热田面积广阔,出水温度高,医疗保健价值高等特点成为北京平原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因此,2005年小汤山被中国矿业联合会评为“中国温泉之乡”。据统计,昌平区地热开采量约占全市总量的50%,昌平还是温泉产业聚集地,地热供暖回灌量占全市总量70%,温泉项目档次高、效益好,富有特色。
苹果文化
优质、健康、美味的昌平苹果以其独特的品质在首都、全国乃至国际高端果品市场上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仅有效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而且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成为昌平促进“三农”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受昌平区独特的山前暖带地理位置影响,由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昌平区出产的红富士苹果,具有着色好、果型指数高、可溶性固形物达13.5度以上(有袋栽培),矮化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达15度以上。现有苹果种植面积3.4万亩,苹果品种有王林、红星、金冠、桑沙、乔纳金、津轻、国光等20多个小品种。昌平区苹果种植主要分布在燕山山脉南坡沿线的百里山前暖带区域内。
1998年昌平区选送的“工藤富士”苹果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荣誉称号。2002年“昌平苹果”在第五届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获得产品金奖。2006年10月“昌平苹果”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近年来,昌平区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积极适应首都市场对果品的高端化需求,大力推进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通过连续举办苹果文化节,通过举办昌平苹果产业发展论坛、昌平苹果擂台赛、昌平精品苹果展示活动、秋季北京国际长走大会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全方位展示昌平区区苹果产业发展的累累硕果。昌平区苹果文化节极大提高了昌平苹果的品牌价值,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推进全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